- 172023-01元张养浩的《三事忠告》《三事忠告》是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所著的《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和《庙堂忠告》的总称,是中国古代官箴书的代表。“牧民”在此指的是治理人民;“风宪”意为法律风纪;“庙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场所,用于代指朝廷。《三事忠告》也就是对地方官员、监察官员和中央官员由衷的劝告。张养浩是元朝著名的散曲家,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他一
- 052023-01
- 052023-01
- 032023-01清风丨浩然正气不可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这一重要要求告诉我们,党员干部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决不能缺少浩然正气。唯有正气充盈、清气常在,才能以好的作风保证干事创业。浩然正气是中国人的精神品格,是无数仁人志士具备的优秀品质
- 032023-01本网评论丨自身硬首先要自身廉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自身硬首先要自身廉。廉,重在自觉,贵在持久,难在彻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做到洁身自爱、公道正派、坚守底线,保持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和廉洁操守。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不能丢弃的政治底色。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来不
- 302022-12多措“廉”动 厚植校园廉洁文化沃土“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线上扫码参观廉洁教育基地、以案说纪让警示教育触及心灵、廉洁文化设计征集萌发无限创意……”近期,河南工业大学纪委组织开展了“廉洁映初心护航创一流”廉洁文化教育月系列活动,丰富教育形式内容,强化教育实效,夯实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思想根基,积极推进清廉校园建设。专题学廉,理论武
- 302022-12
- 282022-12
- 282022-12水清则鱼多唐肃宗乾元二年,“诗圣”杜甫放弃华州公职,先到秦州,后辗转前往成都。途径川陕交界的七盘岭时,见当地山色绝佳,山民淳朴寡欲,即写下“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的诗句。杜甫是一位有着浓厚爱国情怀的现实主义诗人,这种鱼翔浅底、百姓安适的场景描写,是他渴望远离战乱的生动体现,更是他民本思想的真实写照。“地僻无网罟”说明当地没有战乱,政治清明
- 282022-12王士禛不负民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名垂后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许多读者也许不知,蒲松龄此书在当时获得赞誉,与王士禛的赏识关系密切。王士禛与蒲松龄都是山东人,一人在小说领域大放光芒,一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其实,王士禛更是一位廉吏。他以“不负民即不负国,不负国即不负所学”为信条,将为官、为人、为学高度统一。顺治十五年(1658年),王士禛参加该年殿试时
- 202022-12
- 202022-12
- 142022-12
- 142022-12清风丨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中的这句话,大意是说,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能力过硬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究诚信,谋求和睦。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以诚信、和合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始终将讲信修睦、与人为善当作一条重要原则,守诚信、尚和合。如,“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 092022-12
- 052022-12
- 292022-11以孝促廉传承美德在中华民族古老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孝文化不仅有着独特的孝道文化,而且有着丰富的、系统的廉政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为官者来说,孝与廉是相通的,孝以促廉、廉以尽孝,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由孝道文化与廉政文化组合而成的孝廉文化,跨越时空隧道,对今天的党员干部也产生着重要影响
- 242022-11
- 172022-11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上世纪六十年代,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南林县(今林州市),曾经诞生这样一个奇迹——10多万人、历时10年,凭借着铁镐撬棍等落后工具,硬是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风餐露宿、日夜鏖战,斩断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修成了一条总长达1500公里的水渠——这就是举世瞩目的红旗渠。“人工天河”红旗渠,是一段光荣的历史,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 172022-11三国时期陆绩的廉与“廉石”在如今苏州文庙的明伦堂前,陈列着一块赭色巨石,状如船帆,上面刻有“廉石”两个大字,该石的主人是三国时期东吴大臣陆绩。南宋范成大撰写的《吴郡志》中记载,“廉石”亦称“郁林石”,取自广西郁林。那么,陆绩为何会收藏这样一块其貌不扬的巨石?又为何不远千里将其从郁林运到苏州呢?事情还要从陆绩出任郁林太守说起。陆绩,字公纪,吴郡吴县(今江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