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邮箱:bgs65807047@126.com   |  中招咨询   |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欢迎您!
  • 142022-12
    清风丨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中的这句话,大意是说,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能力过硬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究诚信,谋求和睦。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以诚信、和合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始终将讲信修睦、与人为善当作一条重要原则,守诚信、尚和合。如,“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 092022-12
  • 052022-12
  • 292022-11
    以孝促廉传承美德在中华民族古老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孝文化不仅有着独特的孝道文化,而且有着丰富的、系统的廉政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为官者来说,孝与廉是相通的,孝以促廉、廉以尽孝,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由孝道文化与廉政文化组合而成的孝廉文化,跨越时空隧道,对今天的党员干部也产生着重要影响
  • 242022-11
  • 172022-11
    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上世纪六十年代,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南林县(今林州市),曾经诞生这样一个奇迹——10多万人、历时10年,凭借着铁镐撬棍等落后工具,硬是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风餐露宿、日夜鏖战,斩断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修成了一条总长达1500公里的水渠——这就是举世瞩目的红旗渠。“人工天河”红旗渠,是一段光荣的历史,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 172022-11
    三国时期陆绩的廉与“廉石”在如今苏州文庙的明伦堂前,陈列着一块赭色巨石,状如船帆,上面刻有“廉石”两个大字,该石的主人是三国时期东吴大臣陆绩。南宋范成大撰写的《吴郡志》中记载,“廉石”亦称“郁林石”,取自广西郁林。那么,陆绩为何会收藏这样一块其貌不扬的巨石?又为何不远千里将其从郁林运到苏州呢?事情还要从陆绩出任郁林太守说起。陆绩,字公纪,吴郡吴县(今江苏苏
  • 152022-11
    乡贤故事 | 林时芳修城明朝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五月,福建宁德县城刚受倭寇劫掠,满目疮痍,广东潮阳举人林时芳临危受命,由福建漳州府漳浦县教谕升任宁德知县。莅任之初,由于倭寇横行,宁德城内十室九空,一片狼藉。短短两个多月内,林时芳夜以继日,维护地方治安,杖责海盗,赈济地方贫士,为百姓赎回妻儿……种种举措深得人心。林时芳赴任后的首要之事是重建城池。城池是冷兵
  • 152022-11
    青史斑斑 | 《汉书》中的家学家风传承故事上图:东汉历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画像。班固家族两代四人接力完成了《汉书》的写作。中图:《汉书》书影,这一页展示的是《艺文志》,《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对于研究当时的思想世界极有价值,《艺文志》是班固在西汉学者刘向父子的著作基础上撰成的。下图:明代一部著作中的班昭著述图,明清书籍盛行插图,但有时存在明显的时代错置,如
  • 152022-11
    字里行间 | 信念如磐原原本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过程中,有一个特别深的感触,那就是对坚守初心使命、对持续团结奋斗、对未来更加美好的如磐信念贯穿始终。信念如磐,是指信念犹如巨石一般,不可动摇,尤其凸显信念的坚定。“信”,本义为言语真实,引申泛指诚实、不欺,又引申指信用。“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或理想所抱有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
  • 152022-11
    红色故事 | “为党牺牲,本我素志”大浪淘沙始见金,越是在革命最危险的时候,越能考验出党员同志的意志。血雨腥风的大革命时期,正是敌人疯狂迫害我党同志最严重的时候。然而,即使面对严重威胁,仍有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怀着对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崇高热忱,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直至献出宝贵生命。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中共江苏省委创始人之一黄竞西就是其中的一员。黄竞西,1897年出生于
  • 152022-11
    爱廉说 | 科学之路与君子之道君子人格既是儒家推崇的理想人格,也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的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君子”既是一个伦理范畴,又是一个实践范畴。对君子的阐释与求索,不仅散落在典籍里,更凝聚在中国人身体力行的实践中。新中国成立前后,形成了一次科学家归国潮,钱伟长1946年归国,彭桓武1947年归国,邓稼先1950年归国,钱学森1955年归国,王承书1956年归国……在这一批归国
  • 042022-11
    典籍里的清廉㉕ | 《墨子》: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编者按:上至炎黄,下至明清,悠悠五千年,文献永流传。古代典籍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留给今人的一笔丰厚遗产。渺渺青史中,总有廉洁之清风徐徐吹来。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讲述典籍的廉政思想以及流传中的清廉故事,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故事“活”起来,让蕴藏在典籍里的朴实真理“走”出来,让蕴藏在典籍里的清廉精神“传”下来。责任编辑:侯春跃分享到
  • 042022-11
    文物说史 | 甲骨文从这里走来文物说史 | 甲骨文从这里走来殷墟与它的考古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10月28日在河南安阳考察了殷墟遗址,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殷墟是商朝晚期都城,是甲骨文的发祥地,在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历程中,发现了大量文物与遗迹,为探索商文明与中华文明提供
  • 042022-11
    红色故事 | 只见公仆不见官图为画家力群创作的反映大生产运动的版画《帮群众修理纺车》。(资料图片)1946年12月,朱德在他60岁生日时,兴之所至,和董必武原韵赋诗两首,其中一首后来广为传颂,诗中写道:“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厚,仁人施政法刑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其中“只见公仆不见官”,表达了共产党人
  • 012022-11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丨延安作风为什么能打败西安作风?抗日民主根据地,特别是陕甘宁边区的进步、发展与光明,与国民党统治区的落后、腐朽和黑暗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点,不但在无数冲破重重阻碍来到圣地延安的进步青年心中引起强烈震撼,也同样给诸多到访的社会各界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共中央在延安期间,卫立煌访问过延安,邓宝珊曾两赴延安,张治中更是三到延安。延安的所见所闻使他们中很多人的思想都深受触
  • 282022-10
    《诗经》中的家与国《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生命起点。它保存和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历时约500多年的社会面貌。《诗经》中有大量诗歌,集中体现诗人与百姓的家国情怀。《论语·阳货》记载,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
  • 242022-10
    清风 | 家国两相依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与家,在中国人的语境中,从不是孤立的字眼,而是饱含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最深沉的民族文化,早已牢牢扎根在我们的精神当中。林则徐吟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在因主张禁烟而受到贬谪,赴伊犁充军被迫与家人分别时“戏与山妻谈故事”的不舍中;岳飞“精忠报国”的一生追求和“怒发
  • 112022-10
    传承丨爱党爱国正家风郭瑞祥,“七一勋章”获得者 (制图:李芸)16岁投身革命、17岁光荣入党;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冀南战斗、反扫荡战役等,在战场上不畏生死、英勇杀敌、屡立战功;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复杂局势,及时整顿健全组织、加强党的领导,有效挽救危局……“七一勋章”获得者、今年102岁的战斗英雄郭瑞祥一生功勋无数。他不仅自己坚守军人本色,在教育子女上更是严格。在郭瑞
  • 11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