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2024-08清风丨以能改其过为善《资治通鉴·唐纪》中说:“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意指有错能改才是真正的能力,而不是不犯错才可贵。同样的观点,《左传》也告诉我们:“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过失,不仅要正确认识、躬身自省,还要积极行动、及早纠偏,以防小错酿成大错。改过以闻过、知过为先。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错了,并清楚错在哪里,才可能改错纠错
- 242024-08方圆谈丨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近期,以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杨匏安烈士为原型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信仰无敌》上映。首届中央监委十名成员,有八名同志先后为革命牺牲,没有一人背叛革命,用生命和鲜血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励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传承光荣传统,赓续对党忠诚的基因血脉。“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
- 242024-08清风丨反躬自省 修养身心中华传统文化历来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为修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自省,只有敢于自省、勤于自省,才能及时掸去思想之尘、祛除行为之垢。作为党员干部,更应时常“揽镜自照”,检视自身不足,匡正行为举止,提升内在修养,砥砺担当作为。自省帮助我们找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鞭策自己,提升人格境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自我省察。曾子提
- 242024-08清风丨正己而化人者顺《素书》中讲,“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可解释为:放任自己而去教育别人,别人肯定不会听从;先端正自己然后再去教化别人,别人一定会服从。古人也曾讲,“故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君子欲政之速行也者,莫若以身先之也。”唯有以身为范、修身正己,然后方可正人、化人;否则,就“如曲表而求直影,影终不直也”。“其身正,不令
- 242024-08清风丨欲正人 先正己欲正人,先正己。只有自身廉洁,才能表率四方。清代陈炳《杂诗》有云:“端人贵洁己,宁使霜露侵。”大意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把个人的节操看得最重要,即使身处逆境,也决不动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向孔子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回答说:“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您带头端正,谁敢不端正呢?”在典故“郭琇洗堂”中,郭琇曾“以贪黩闻”
- 242024-08广安观潮丨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员干部修身正己提出明确要求,指出“生活是工作的基础,生活上做不到自觉自律,工作就难以做到清正廉明”,强调“端正思想品行,提升道德境界”,“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纪检监察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个人私事、家庭小事,而是体现干部形象、队伍形象的大事。各级纪检监
- 242024-08清风丨慎好自律守清廉《礼记·缁衣》有云:“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意为身居上位的人喜好什么,下级或百姓必定更加喜好,甚至会投其所好。因此,上位之人的言行,不可以不慎重,因为这是民众的表率。这启示我们,对于为政者而言,生活情趣和业余爱好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行为。看似小事小节,实则关乎群众口碑、
- 242024-08清风 | 甘为“民之佣”清代方大湜晚年所撰《平平言》中,曾记载有清代官员石家绍的从政箴言:“吏而良,民父母也;不良,则民贼也。父母,吾不能;民贼也,则吾不敢。吾其为民佣乎!”石家绍自号曰“民佣”,其作为和德行,对从政者如何施政履职有不少借鉴意义。佣,本义指受雇佣,出卖劳动力,引申指佣仆,即佣人,仆役。为民佣就是做人民的“佣人”和“仆役”,为民众做好服务。
- 242024-08清风丨治官事则不营私家为官从政必先去私心,私心不去,不能为公。汉代刘向在《说苑·至公》中写道:“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举贤则不避仇雠。”这段话告诉我们,公私分明、坦荡做人、谨慎用权,这是最起码的为官品德。公私不分、以公谋私,背离为官者的原则操守,必为百姓所不齿,自然会受到惩戒。公私分明养正气,廉洁奉公得人心。《臣轨·公
- 242024-08清风 | 以实心行实政名与实,孰轻孰重?不同选择,可见境界高下。明代王守仁《传习录》有云:“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意思是说: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哪还有追
- 042024-07慎终如始抓实抓好党纪学习教育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真抓实学、善始善终,以学纪知纪明纪促进遵纪守纪执纪;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要把正在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 042024-07清风丨人至官位要缚心北宋苏辙曾讲,“心不可乱,则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意思是心思端正才能心境平和、头脑清醒,有利之事来临就必然能意识到,有害之事临头也必然能觉察到。苏辙以此规劝为政者要约束内心、管住欲望。古语有云:“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为政者手握权力资源,时常会受到诱惑,就如同马走在悬崖边一样,缺少了束缚就容易坠入悬崖、身败名裂。因
- 012024-07以学纪知纪明纪促进遵纪守纪执纪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目前正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要真抓实学、善始善终,以学纪知纪明纪促进遵纪守纪执纪”。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要求,强化学习、严守纪律,增强纪律养成,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
- 012024-07清风丨有所畏有所不畏《史记》载:赵人蔺相如带和氏璧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蔺相如“怒发上冲冠”,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也要不辱使命,最终“完璧归赵”。回国后,蔺相如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扬言“必辱之”,相如听说后,“望见廉颇,引车避匿”。面对强秦,蔺相如理直气壮地争辩,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是为“不畏”。可面对廉颇的挑衅,却一再退
- 012024-07清风 | 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自《左传》,意思是,生活的根基在于辛勤劳动,只要辛勤劳动就不会缺衣少食。东汉张衡《应间》一文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韩愈在《进学解》中写道,“业精于勤荒于嬉”,意为: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贪玩。勤,就是要珍惜时间、脚踏实地,不但要勤学习,更要勤思考、勤调研、
- 012024-07广安观潮 | 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总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不久前在山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确保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
- 012024-07清风 | 吾心有主《元史·许衡传》记载了许衡不食梨的故事,讴歌的是不动杂念、“吾心有主”的人生定力。大学士许衡做官之前,有一年夏天与人结伴外出,赶上天热而口渴难耐,刚好看到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一人劝解道:“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
- 012024-07清风丨使金如粟 不以入怀《后汉书·张奂列传》载,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与诸羌人部共击匈奴,羌人头领感激张奂的恩德,赠给他二十匹马,八枚金器。张奂都接受下来,然后召来主簿,当着诸羌头领的面,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意思是:即使马匹如羊一般的小,也不能进我的马厩;即使金器如粟一般的小,也不能入我的怀中。然后,将马和金器如数归还。史
- 172024-06清风 | 心所安处 才是良知“心所安处,才是良知”,语出明代王阳明《传习录》,意思是:处于内心的平静状态时,更能够清晰地认知自我,理解周围的世界,并据此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决策。“心所安处,才是良知”喻指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达到人生的美好境界。心安不但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境界,也是普通老百姓的精神追求。儒家认为,人心安
- 172024-06清风 | 凡见利处 便须思患范仲淹在《告诸子及弟侄》中写道:“凡见利处,便须思患。”意思是说,凡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就要多想想有没有什么隐患。这是对利与患的辩证认识,也是面对诱惑持有的警惕之心。天上不会掉馅饼。当馅饼不期而至时,往往背后隐藏着陷阱。见利而忘患,多是侥幸使然。克服侥幸心理,应当有忧患意识,时刻绷紧“利害相伴”这根弦,既观其表又思其里,才能不被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