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邮箱:bgs65807047@126.com   |  中招咨询   |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欢迎您!
  • 152022-11
    红色故事 | “为党牺牲,本我素志”大浪淘沙始见金,越是在革命最危险的时候,越能考验出党员同志的意志。血雨腥风的大革命时期,正是敌人疯狂迫害我党同志最严重的时候。然而,即使面对严重威胁,仍有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怀着对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崇高热忱,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直至献出宝贵生命。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中共江苏省委创始人之一黄竞西就是其中的一员。黄竞西,1897年出生于
  • 152022-11
    爱廉说 | 科学之路与君子之道君子人格既是儒家推崇的理想人格,也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的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君子”既是一个伦理范畴,又是一个实践范畴。对君子的阐释与求索,不仅散落在典籍里,更凝聚在中国人身体力行的实践中。新中国成立前后,形成了一次科学家归国潮,钱伟长1946年归国,彭桓武1947年归国,邓稼先1950年归国,钱学森1955年归国,王承书1956年归国……在这一批归国
  • 042022-11
    典籍里的清廉㉕ | 《墨子》: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编者按:上至炎黄,下至明清,悠悠五千年,文献永流传。古代典籍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留给今人的一笔丰厚遗产。渺渺青史中,总有廉洁之清风徐徐吹来。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讲述典籍的廉政思想以及流传中的清廉故事,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故事“活”起来,让蕴藏在典籍里的朴实真理“走”出来,让蕴藏在典籍里的清廉精神“传”下来。责任编辑:侯春跃分享到
  • 042022-11
    文物说史 | 甲骨文从这里走来文物说史 | 甲骨文从这里走来殷墟与它的考古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10月28日在河南安阳考察了殷墟遗址,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殷墟是商朝晚期都城,是甲骨文的发祥地,在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历程中,发现了大量文物与遗迹,为探索商文明与中华文明提供
  • 042022-11
    红色故事 | 只见公仆不见官图为画家力群创作的反映大生产运动的版画《帮群众修理纺车》。(资料图片)1946年12月,朱德在他60岁生日时,兴之所至,和董必武原韵赋诗两首,其中一首后来广为传颂,诗中写道:“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厚,仁人施政法刑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其中“只见公仆不见官”,表达了共产党人
  • 012022-11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丨延安作风为什么能打败西安作风?抗日民主根据地,特别是陕甘宁边区的进步、发展与光明,与国民党统治区的落后、腐朽和黑暗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点,不但在无数冲破重重阻碍来到圣地延安的进步青年心中引起强烈震撼,也同样给诸多到访的社会各界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共中央在延安期间,卫立煌访问过延安,邓宝珊曾两赴延安,张治中更是三到延安。延安的所见所闻使他们中很多人的思想都深受触
  • 282022-10
    《诗经》中的家与国《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生命起点。它保存和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历时约500多年的社会面貌。《诗经》中有大量诗歌,集中体现诗人与百姓的家国情怀。《论语·阳货》记载,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
  • 242022-10
    清风 | 家国两相依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与家,在中国人的语境中,从不是孤立的字眼,而是饱含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最深沉的民族文化,早已牢牢扎根在我们的精神当中。林则徐吟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在因主张禁烟而受到贬谪,赴伊犁充军被迫与家人分别时“戏与山妻谈故事”的不舍中;岳飞“精忠报国”的一生追求和“怒发
  • 112022-10
    传承丨爱党爱国正家风郭瑞祥,“七一勋章”获得者 (制图:李芸)16岁投身革命、17岁光荣入党;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冀南战斗、反扫荡战役等,在战场上不畏生死、英勇杀敌、屡立战功;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复杂局势,及时整顿健全组织、加强党的领导,有效挽救危局……“七一勋章”获得者、今年102岁的战斗英雄郭瑞祥一生功勋无数。他不仅自己坚守军人本色,在教育子女上更是严格。在郭瑞
  • 112022-10
  • 112022-10
  • 022022-10
  • 022022-10
    论《诗经》“经”的意义一我们把“五四”以来形成、目前仍十分流行的《诗经》研究范式称为现代诗经学或现代诗学。它的特点是把《诗经》只做诗讲,对于其中篇章和其他的爱情、婚姻、家庭、劳作、军事题材的诗有什么区别,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普遍说明不够不透甚或阙如。《诗经》既然叫“经”,则我们对它有更多的文化期待,亦属顺理成章,可现代诗学并不能满足我们这个愿望。事实
  • 202022-09
  • 202022-09
  • 202022-09
  • 202022-09
  • 202022-09
  • 202022-09
    青史斑斑丨沧浪亭中仰名贤沧浪亭中的五百名贤祠,是一座纪念古代苏州出生或与苏州有关的名贤祠堂,祠内满绘名贤画像,各像有后人的赞语,这是三国时代吴国官员陆绩、宋代教育家胡瑗画像与赞语。 (资料图片)宋代造园 清代立祠一生挚爱园林的古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在苏州留存至今的园林中,沧浪亭是时代最早的一座。苏州园林各有妙处,艺圃曾归
  • 292022-08
    把锤炼党性修养作为终身“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锤炼党性作为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法宝,也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的终身“必修课”。回望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根源就在于对党性教育的重视上。千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