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邮箱:bgs65807047@126.com   |  中招咨询   |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欢迎您!
  • 262024-12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他即便是吃点粗粮、喝点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可以乐在其中;如果用不正当手段去获得荣华富贵,对他来说只是天际的浮云,毫无意义。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义利关系的理解。他认为,富贵如不以道义得之,则没有价值。浮云之喻,体
  • 262024-12
    择善而从“择善而从”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君子要向贤德的人学习,见人之善就要虚心好学。告诫人们要反躬自省,向上向善,积极吸纳他人的批评和建议,提升品德和修养。“善”,会意字,本意为美好,与“恶”相对,特指人的言行、品德符合道德规范。《说文解字·誩部》注:“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
  • 262024-12
    方圆谈 | 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1949年,谷文昌克服家庭困难,随解放军南下漳州。在面对东山县世代受风沙所困的恶劣环境时,他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英雄气概带领群众与恶劣自然环境抗争,呕心沥血终于治服风沙。谷文昌说:“我是经过沟沟坎坎的人,但我始终坚定,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党,相信党组织。”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当组织要求他去条件艰苦的东山时,他能做到无条件服从
  • 262024-12
    清风 | 以人为镜明得失凡事皆有得与失,关键是如何辨识与衡量。《旧唐书·魏徵传》提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把别人作为一面镜子,反观检视自我,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得与失,作出正确取舍。权衡得与失,拒贪而守廉,公仪休是一面镜子。《史记·循吏列传》记载,春秋时期,公仪休在鲁国身居要职,有人知道他喜欢吃鱼,便投其所好
  • 262024-12
    清风 | 不妄用者不过取“不厚费者不多营,不妄用者不过取”,语出清代魏裔介的《琼琚佩语》,其意为不奢侈浪费的人,不会对金钱做过分的营求;不挥金如土的人,不会贪求不属于自己的财物。不厚费、不妄用的背后是戒奢崇俭,耐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的定力和境界。这番见解,至今给人启迪、发人深省。俭何以廉?北宋司马光在其家书《训俭示康》中给出了答案:“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
  • 262024-12
    广安观潮 | 不妨多些“自找苦吃”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回忆那段岁月,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这对广大党员干部、广大青年很有启发。拥有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敢于在艰苦奋斗中苦练本领、砥砺思想,方能立下新功、勇立潮头。以身示范,展现领导作风;“自找苦
  • 262024-12
    清风 | 善学者尽其理 善行者究其难学习和行动,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干事创业的永恒课题。如何学、如何行,是很多人的孜孜追求。其实,荀子早已给出了有益参考。《荀子·大略》中写道:“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其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总要彻底探索事物的道理;善于实干的人,总要把难办的事情办好。善学者和善行者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尽”“究”二字上。论善学,王阳明可谓一代楷模。
  • 262024-12
    清风丨顺不妄喜 逆不惶馁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如何自处,可见修为。《史记》有云:“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意思是说,顺境时不沾沾自喜,逆境时不慌张气馁,安闲时不奢侈放逸,危险时不惊慌恐惧。内心有惊雷炸响却看起来平静如常,这样的人可以拜为上将军。顺境时不妄喜,得意时不忘形,考验的是人的心态和格局。心
  • 032024-12
    广安观潮丨一锤一锤接着敲近日,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完全闭合,实现“锁边合龙”。这是40多年来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在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战略决策过程中,发扬钉钉子精神,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发扬钉钉子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倡导的一种工作方法。钉钉子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
  • 032024-12
    清风丨廓然贯通在于穷之以渐持之以恒、行之以渐,方能臻至极境、成就精彩。为文为政均如此。宋代理学家朱熹在《答王子合》中写道:“穷理之学,诚不可以顿进,然必穷之以渐。俟其积累之多,而廓然贯通,乃为识大体耳。”其意思是,穷究事物规律的学问,确实不能一下子便大有长进,而必须慢慢地学思践悟。等到积累丰厚了,心里顿然开阔,首尾通达,这时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根本。就学问而
  • 032024-12
    方圆谈丨学做谷文昌式的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谷文昌纪念馆考察时指出:“学习谷文昌同志,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党员干部应以谷文昌同志为榜样,既学做人之德,又要学为政之道,带头模范践行,做人民信赖尊重的好干部。 不谋一时、但为长远,矢志为民造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真正的为民
  • 032024-12
    清风丨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语出《道德经·第四十六章》,意为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为严重的了,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深重的了。在欲望面前,知足知止、适可而止,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咎者,灾也。失控的欲望,灾之始也。《三国志》记载,曹魏将领王昶清廉有政声,他说:“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一个人若
  • 272024-11
    清风丨以清白遗子孙南朝梁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徐勉,居官吏部,多有建树,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一生淡泊名利,并将清廉为官、清白做人的宝贵品质留给子孙后代,激励后人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史书记载徐勉“虽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分赡亲族之穷乏者”。当时有人劝他经营牟利,他一一拒绝,并回答说:“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如其不才,终
  • 202024-11
    清风丨自我心存道 外物少能逼内心有坚守,行为不逾矩。为政者不受外物干扰和诱惑,是一种高贵的品质。白居易在《伤唐衢二首》中写道:“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常排伤心事,不为长叹息。”他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为政者心中存大道、能自持、有政德,就不会为外物所役使,就能保持气节,清正廉洁。纵观历史,有循吏廉官,也有墨吏贪官,二者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循吏廉官坚守大道,
  • 202024-11
    方圆谈丨崇尚实干 勇于担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句名言出自《荀子·修身》,意指即使是再近的路,不走也不能到达;即使再小的事,不做也不会成功,其所强调的是任何事情若要达成目的,就必须付诸行动,实干笃行。勇于任事、勤勉干事,不仅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系,更是价值所在。担当大小,体现胸怀与格局,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实干多少,反映素质和作风,尽
  • 202024-11
    清风丨知止不难行止难《增广贤文》有句话,“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知止,就是知足,明是非,懂得收敛。而长久地践行“知止”,则是知止与行止的统一。知道并不代表能做到,一时做到也不意味着能一生坚守。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一以贯之地身体力行,虽难但十分可贵。《醒世恒言》里有个故事:唐代有一薛录事因病发高烧到第七天渐入睡梦。梦中高热难耐跃入水中,化为一条
  • 202024-11
    清风丨宁可清贫 不作浊富清浊自古不两立,如何选择,可洞见一个人的境界操守。古语有云:“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这句话意在告诫世人,就算生活清贫些,只要身正行端,仍能保持轻松快乐的心境。如果为了生活富足,伸手去取不义之财,忧虑不安就会多起来。所以,在面对诱惑时,要选择清贫、摒弃浊富,这样才能少忧多乐。宁可清贫、不作浊富,是一种气节。《论语·述而》有云:
  • 202024-11
    清风 | 知其不善 速改以从善“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出自朱熹《朱子语类》。意为,意识到自己不善的言行,就应该立行立改。一个人面对自身缺点和所犯错误的态度,决定了他前行的方向和速度。老子曾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才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永远保持向上的姿态,稳步向前。知不足的前提,是能自省。《论语》有云:“自省吾身
  • 042024-11
    方圆谈丨弘扬劳模精神 发挥劳模示范作用近日,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并作出“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纳入大思政课工作体系”“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等一系列重要部署。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王进喜用身体
  • 042024-11
    清风 | 公廉约己 明达政事公与廉,自古即是为政之要。南朝范晔《后汉书·应奉传》有云:“公廉约己,明达政事。”意思是说,公正廉洁地约束自己,才能通达事理地处理公务。秉公廉方立,守廉公方保,对为政者而言,“公廉”二字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东汉时期的涿郡太守杨震,“性公廉、不受私谒”,无论身处何境,始终清廉奉公,严格执法,保持良好的官德。面对送礼,其“天知,神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