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邮箱:bgs65807047@126.com   |  中招咨询   |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欢迎您!
  • 202024-11
    清风丨宁可清贫 不作浊富清浊自古不两立,如何选择,可洞见一个人的境界操守。古语有云:“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这句话意在告诫世人,就算生活清贫些,只要身正行端,仍能保持轻松快乐的心境。如果为了生活富足,伸手去取不义之财,忧虑不安就会多起来。所以,在面对诱惑时,要选择清贫、摒弃浊富,这样才能少忧多乐。宁可清贫、不作浊富,是一种气节。《论语·述而》有云:
  • 202024-11
    清风 | 知其不善 速改以从善“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出自朱熹《朱子语类》。意为,意识到自己不善的言行,就应该立行立改。一个人面对自身缺点和所犯错误的态度,决定了他前行的方向和速度。老子曾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才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永远保持向上的姿态,稳步向前。知不足的前提,是能自省。《论语》有云:“自省吾身
  • 042024-11
    方圆谈丨弘扬劳模精神 发挥劳模示范作用近日,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并作出“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纳入大思政课工作体系”“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等一系列重要部署。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王进喜用身体
  • 042024-11
    清风 | 公廉约己 明达政事公与廉,自古即是为政之要。南朝范晔《后汉书·应奉传》有云:“公廉约己,明达政事。”意思是说,公正廉洁地约束自己,才能通达事理地处理公务。秉公廉方立,守廉公方保,对为政者而言,“公廉”二字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东汉时期的涿郡太守杨震,“性公廉、不受私谒”,无论身处何境,始终清廉奉公,严格执法,保持良好的官德。面对送礼,其“天知,神知,我
  • 042024-11
    清风 | “升米公事”与“马上就办”明代袁宏道任吴县知县时,整顿吏治、精兵简政、轻刑省讼。他处理公务快速公允,办事之人在城里吃一餐饭的工夫,事情就已办好,百姓称为“升米公事”。“一事入公门,伺候者不啻数辈,多延一刻,即多累一刻。”清代汪辉祖换位思考,从百姓的角度论述了官员尽心尽责的重要性。他说,好比乡人入城办事,午前得了,便可回家;迟之午后,必须在城觅寓,不惟费钱,
  • 042024-11
    方圆谈 | 涵养传统美德 弘扬礼让精神一条六尺巷,容得下纷争,化得了私心,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来到安庆桐城市,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每名党员干部都应从六
  • 252024-10
    清风丨无心者公 无我者明“无心者公,无我者明”,出自清代学者金缨的《格言联璧·处事类》。意思是,没有成见的人,对人对事公正;没有私心的人,做人做事清正廉明。面对是非,不抱个人成见,才能看清大局、掌握全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断;面对利益,不抱私心杂念,才能气定神闲、沉稳健行,做到廉洁奉公、秉公办事。无心者公,是“去私存公”的处世态度。自古以来,公私分明就是贤士
  • 252024-10
    清风丨所能多以精力自致精力投入多少,能力就会增长多少。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曾巩在《墨池记》中写道:“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锻炼技艺,成就事业,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从来都是依靠勤学苦练得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王羲之之所以写出书法名作《兰亭集序》,与他心无
  • 252024-10
    清风 | “让一让,六尺巷”安徽安庆桐城市城中有条六尺巷,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并非巷子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六尺巷的故事感人至深。清代大学士张英的老家宅居旁有块隙地,与吴氏毗邻。后来两家都要盖房子,于是为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张英看见来信,立马回信赋诗一首劝导老夫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
  • 252024-10
    广安观潮丨继承优良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教育党员干部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锐意进取、善作善成。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必须始终赓续
  • 252024-10
    广安观潮 | 像谷文昌那样做人为政10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参观谷文昌纪念馆时指出,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树牢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学习谷文昌同志,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各级领导干部向
  • 252024-10
    清风 | 读书须知出入法读书效果如何,方法很关键。南宋学者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指出:“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意思是读书要全身心投入,钻进书中细嚼慢咽,潜心研读探索,不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读了以后能跳出书
  • 252024-10
    清风丨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在《咏煤炭》中写下这么一句千古名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其意为,只要能够让普天之下的百姓都得以温饱,为此我不惧磨炼走出深林。于谦以此自喻,一生居官清廉、一心为民的他,为后世作出人如其诗的表率。何谓为民?北宋张载在《横渠四句》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中,“为生民立命”深刻诠
  • 252024-10
    清风丨崇尚气节 砥砺气节宋代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道:“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意思是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气节才能显露出来,他们的光辉形象会见于史册,传之后世。这句诗,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气节的重视,也表达了对气节的赞美和追求。气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气节蕴含着立身之本、生命之魄、为政之道。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到清正廉洁、顾全大局的于谦
  • 252024-10
    清风丨懂得留白南宋画家马远所画的《寒江独钓图》,画中有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却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画作巧妙地以大片空白突出了江水的辽阔和钓者的悠闲,在构图上显示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极高水平,并巧妙地利用空白把诗歌的意境很好地贯穿在绘画之中,使之相互融合。其意境之深远,给观者留下了
  • 082024-10
    清风丨懂得留白南宋画家马远所画的《寒江独钓图》,画中有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却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画作巧妙地以大片空白突出了江水的辽阔和钓者的悠闲,在构图上显示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极高水平,并巧妙地利用空白把诗歌的意境很好地贯穿在绘画之中,使之相互融合。其意境之深远,给观者留下了
  • 272024-09
    清风 | 留家财不如留家风舐犊之情,人皆有之。但为官者,更应秉持“爱子,教之以义方”,不能“广营生计以遗之”。唐代罗隐《夏州胡常侍》诗云:“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如果为官者一门心思为孩子谋利留财,最终的结果不仅会害自己,而且会害子孙。林则徐有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为官
  • 272024-09
    广安观潮丨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党员、干部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融入日常、化为习惯。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是系统观念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要求。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增强党性,必须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抓好思想建设这个基础,持之以恒加强党性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坚
  • 272024-09
    清风丨廉者不求非其有立身处世,心中当有边界感。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东西不能要,考验着一个人的清醒和智慧。唐代官箴著作《臣轨》中有云:“知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远害而名彰也。故君子行廉以全其真,守清以保其身。”意思是说:明智的人不做不该做的事,廉洁的人不贪求不该有的东西,这样就可以远离灾祸而使美名得以彰显。所以君子奉行廉洁以保全自己的天性,恪
  • 272024-09
    方圆谈 | 奉献担当写忠诚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王永志等4人“共和国勋章”,授予迪尔玛·罗塞芙“友谊勋章”,授予王小谟等10人国家荣誉称号。“能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并把这件事和为党和国家作贡献相连,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的铮铮誓言,道出了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