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023-09清风丨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这句话出自明代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董其昌的这句话原本讲的是绘画技巧,但因其精辟而充满哲理的总结,
- 012023-09金声玉振:孔子的音乐人生古代中国被称为“礼乐之邦”,彼时人们对音乐的重视程度远超今人的想象。孔子自己就是一位伟大的音乐人。他把音乐作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教给三千弟子,《论语》中记载他探讨音乐方面的言论和实践有近30处,其中包括他自身弹琴咏歌的行为、对音乐功能及音乐教育的探讨,以及对不同音乐的评价等。《乐记》提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音
- 012023-09“德”的文化精神《论语·为政》首句指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中国传统社会,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成功不是建功立业、著书立说、富贵荣华,而是拥有高尚的品德。这一点从宋明理学家寻“孔颜乐处”,都极为推崇颜渊可以看出,他们认为孔子弟子三千,独颜子好学;学者当学颜子,入圣人为近;颜子没,而圣学之正派遂不尽传矣;等等。以世俗眼光来看,颜子居
- 012023-09弦歌不辍《庄子》里记载,或虚构了三段与弹琴唱歌有关的孔门轶事,一段是“弦歌不辍”,一段是“弦歌于室”,一段是“随弦而歌”。所谓“弦歌”,就是跟着琴或瑟歌咏。中国古代的琴,是一种弦乐器,早期是五弦的,后来又增加到七弦。中国古代的瑟,也是一种弦乐器,一般是二十五弦,每根弦上有柱,移柱就可定音。如果琴与瑟同奏,古人就认为其音和谐,美妙无比,因此
- 012023-09清风 | 欲之有节真境界有副对联写得好: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对联文字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人生在世,撇开一些功名利禄的纷扰,自然就不会苦累;方寸之间,按捺住内心的贪念欲望,即可留得住清名。为人者皆有欲望,这点毋庸讳言,但须分清合理之欲与非分之欲。合理之欲,如求知欲、成长欲、事业欲等,是人生进取之基、成功之梯、动力之源。而非分之
- 012023-09清风 | 天下至德 莫大乎忠“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当中,留下了多少赤诚的心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些流传至今的诗句,都是在用忠诚书写着壮丽的人生。古人有言,“善莫大于作忠。”忠诚是尽心竭力,是为了正义的事业无条件地付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党员忠诚品格的
- 012023-09清风 | 人生逐梦须学竹竹,“四君子”之一,与梅、松并称“岁寒三友”,寓意正直、高洁、谦逊、坚韧、顽强。世人多爱竹,曾留下“何可一日无此君”“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诸多名言佳句。寓物于理,做人做事不妨学学竹。学竹之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毛竹种植前4年扎根,根系深可达数米,地上部分仅5厘米。第5年开始,毛竹用6周时间生长15
- 012023-09清风丨察其秋毫 禁于未然《吕氏春秋·察微》言:“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元史·张桢传》曰:“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这些表述都警示人们,要善于观察事物的端倪,当错误的念头、行为出现苗头时,及时加以防范和遏制,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重大的过失。反之,若小处不察不止,终将酿成大祸。善于从细小、细微之处观察、预判未来可能出现
- 012023-09方圆谈丨抗战的精神长城永不倒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78年前,毛泽东亲笔为《新华日报》写下题词,“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78年后,那段“狼烟四起,热血壮山河”的峥嵘岁月永远值得铭记。这胜利,来之殊为不易。从策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全境,到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残暴的日本军国主义,以其惨无人道的侵略
- 012023-09
- 222023-08
- 222023-08
- 222023-08
- 222023-08
- 222023-08
- 222023-08
- 222023-08
- 222023-08
- 222023-08
- 222023-08秋归立新志 清风自心来“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炎夏暑气渐已离去,初秋凉风徐徐归来,悄然而至的立秋将时间带入今年的下半程。所谓“立”,就是开始,适逢立秋当立心于当下、立志在长远、立行谱新篇。凉风四至除燥热,心如淡菊修清新。暑去秋来,丝丝凉风吹散了些许热意,广大党员干部要随季节更替及时调整自我状态,于立秋立心。正所谓“欲事立,须是心立”,必须确立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