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丨卷里圣贤能觌面
陆游晚年著《剑南诗稿》,记录自己晚年得闲,读古书消遣时日的“慢生活”。在这本诗稿中,陆游对读书有许多描述和感悟:“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他给自己的居所取名“龟堂”,说只要有书读,房子再小也显得宽敞;“一齿屡摇犹决肉,双眸虽涩尚耽书”,说自己眼花了,牙快要掉了,依然还是要读书;“卷里圣贤能觌面,人间富贵实浮云”,说在读书中能与圣贤见面,那人间的富贵就不值一提了。细品“卷里圣贤能觌面”这句诗,能让我们对读书倍添兴趣和动力。
读书从来是苦差事,只有能吃苦、肯下功夫,才能学到真知、厚植学问。董仲舒著书立说,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三年不窥园”;范仲淹躬身学习,不畏艰苦,“断齑划粥,持之以恒”;宋濂读书时,从不懈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曾国藩给自己定下“日课十二条”,即每天要监督自己完成的十二条要求,比如读史,每日圈点十页,即使有事也不间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把目标记于心中,下足“铁杵磨针”“滴水穿石”的功夫,才能求得真学问。
方法是过河的桥和船。读书也要讲求方法,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宋代理学家朱熹将自己的读书心得总结为“四心”:一曰静心,先不要贪图读书的种种益处,要静下心来熟读精思,日久天长,自然会明白书中的种种道理;二曰虚心,“只要虚心以求其义,不要执己见”,才能体察到作者在表达什么,从字里行间剔抉出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正意”;三曰宽心,“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读书的期限尽可能放宽些,但不要因为期限长,便内心懈怠,宽限时间反倒应该争分夺秒、“大施功力”,将书里的内容“仔细读诵教熟”;四曰精心,“看一段,须反复看来看去,要十分烂熟,方见意味,方快活”。要挨到“白直晓会”,即烂熟、精熟,直到必得真知。朱熹的“四心”读书法,是他亲身经历的经验之谈,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值得认真体味践行。
孔子讲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那段话,可以算论述读书与做人较早的名言;苏辙说:“人生不读书,空洞一无有”,所强调的道理一见自明;左宗棠说得更直接:“读书做人,总在明理二字”;郑板桥谆谆告诫后人“好好读书,多明做人的事理。”可见,古人在谈及读书的目的和意义时,都是把读书与做人联系在一起,强调读书是为了“求知”“明理”。今天,更应好学善学,不断深潜蓄势、强大自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一展风采。
“但见读书人,心与千古期。”读书是件长远的事,“其高不可知”,不论少年中年还是老年,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指引人们采撷幸福、赢得智慧、获取快乐的重要途径。不妨让我们追随先贤,在书香的浸润中昂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