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邮箱:bgs65807047@126.com   |  中招咨询   |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欢迎您!

入泮之礼敬师者

作者: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日期:2023-09-13 阅读:842

      今天是9月1日,全国大部分中小学开学的日子。愉快的暑假过去了,心也该收收,与老师、同学道声好。

  清朝王文清曾两度担任岳麓书院山长,是岳麓书院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著述丰富,倡导“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在其文集《锄经余草》中,收录了一首《枢儿入泮即事》,写给将要“入泮”的儿子:“枢儿年弱冠,十载攻书史。成诵为何书,六艺及四子。帖括未熟娴,岂敢思执雉。忝兹弟子员,清夜能无耻。学者尚器识,文艺其次已。勿惮掘其泉,九轫犹弃只。”

  何为“入泮”?明清科举制度下,士子首先要参加童试,考试过关者就不再是普通人了,而是秀才,并具有生员的资格,也就是能进入府、州、县学等官学中深造,朝着科举之路的后半程走去。

  王文清一方面为儿子苦读经史十年才得进学感到由衷的高兴,另一方面希望儿子入学后保持谦虚,在白天的喧嚣过去、安静的夜晚到来时,扪心自问,是否无愧于学生的身份。

  “帖括”泛指科举应试的文章。古礼规定了六种不同鸟兽作为六种等级的人相见时馈赠的礼物,其中士相见要赠“雉”,也就是野鸡。《仪礼》中的“士相见礼”描述了士相见时主宾的应对程式。据说选择“雉”为礼物,“取其守介而死,不失其节”。“帖括未熟娴,岂敢思执雉”这句诗,是王文清对儿子的告诫,你尚未熟练于写作科举应试的文章,倘若你的同学不将你平等视之,也不要怨怒。

  王文清鼓励儿子,身为一个学生,应当首先追求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开拓自己的见识,习得圣贤之道,而不能一味沉醉于艺文中。孟子说有为者就好比是去钻一口井,已经挖到九轫这么深了还没见到水,那这仍然是一口“弃井”,要继续挖下去。做学问也当有这样的精神,要往深处钻研,不有所得绝不放弃。

  王文清这首写给儿子的诗,有温度也有深度。翻开古人的文集,不难发现因祝贺他人入泮而写作的诗文。譬如蒲松龄的文集中,就有好几篇“序”是祝贺他人入泮或游泮的。

  序是一种社交性很强的文体,明朝宋濂的名篇《送东阳马生序》,是以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来勉励晚辈马君则勤奋读书,马君则是一位太学生,“流辈甚称其贤”。

  蒲松龄的一篇《王村街公贺孙子游泮序》,乃是一篇祝贺他人入泮的序。在序中,蒲松龄说王村这个地方本来“家弦歌户诵之声不绝”,因此科举考试成绩也不错,只是近来凋零了,现在村中孙翁经商有成,鼓励儿子读书,其次子能文章,“去岁掇芹,此十年来,村中所绝无而仅有,乡人皆愿称觞”,或许他能带动王村重回“家弦歌户诵之声不绝”。

  那么入泮的泮作何解呢?北京的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它与孔庙毗邻。国子监的主体建筑是辟雍,一座恢宏的鎏金宝顶式建筑,四周为水包围。辟雍是具有高度象征性的建筑,“辟者,璧也,像璧圆,以法天也。雍者,壅之以水,像教化流行也。”辟雍是天子讲学之处,规格最高,各地学宫地位低一等,设半圆形的水池即泮池,池上往往有桥,被俗称为状元桥。

  明清两代,生员入泮这天都要举行庄重的仪式,着装有统一要求,仪式的重点是到孔庙中祭祀孔子,到学宫明伦堂中拜见老师,以表尊师重教之心。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系统的尊师礼仪。清朝学者秦蕙田在《五礼通考》中说“古者立学,必祭先圣先师,所以报本反始,崇德而劝学也。其礼有三:曰释奠,曰释币,曰释菜。释币,告祭用之,礼不常行。常行之礼,释奠、释菜而已”。可见古代有多种形式的礼仪表达尊师之意,最常见的是释奠和释菜。

  释奠和释菜的差别,主要在礼的轻重程度上,前者重些,后者轻些。释奠设酒肉而祭,一般有音乐和舞蹈,而释菜顾名思义是设菜蔬而祭,有舞蹈但不配乐。释菜礼所用菜,一般为芹藻之类,因此古人也把入泮、游泮称作采芹、掇芹。

  释奠、释菜古礼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其中包含的尊师重教的意蕴却没有消失。每年秋季开学不久,就将迎来教师节,让我们向传道受业解惑的师者道一声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