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邮箱:bgs65807047@126.com   |  中招咨询   |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欢迎您!

辞书之祖《尔雅》

作者:来源:学习时报 日期:2023-07-23 阅读:514

      《尔雅》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一部词典,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资料的重要工具书。在《汉书·艺文志》中被列入“孝经类”,汉文帝时期,《尔雅》与《论语》《孝经》《孟子》一起被设置为博士职,唐代以后列入“十三经”,成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尔雅》是战国至西汉之间的学者整理先秦各地的诸书旧文,累积整理编写而成的,并非一时一人之作,《尔雅》书名中“尔”亦作“迩”,是近的意思,“雅”的本义是“正”,引申为雅言,即官方的规范化语言,“尔雅”的意思是近乎雅正,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代典籍中的古词、方言词等,使之近乎规范化表达,符合雅言标准。

  “百科词典”

  《尔雅》共二十篇,现存十九篇,收录词语4300个,条目2091个,汇集了大量先秦时期的方言古语和名词状物等词汇,类似于今天的百科词典,是我国首部按照词义分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根据训释词语类别分为五类: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属语言类,专门训释字义词义,训释常用词语条目623条,词语2000多个,词的总数约占全书一半。例如《释诂》第一条训释了同为“开始”义的十一个词语:“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内涵却不完全相同,“初”从衣从刀,是裁衣之始,“首”是人体之始,“祖”是人类之始,“权舆”是草木迂曲出土,是植物生长之始,既展现了《尔雅》记载词语的完备,也体现了编者的周全与细致;再比如,我们有个熟悉的成语“斤斤计较”,用来形容对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过分计较。“斤斤”这个词在别的地方很少单用,《释训》专门训释“明明,斤斤,察也”,是描写事物情貌的叠音词或联绵词,明是心里清楚,斤是看得仔细,说明观察很细致,这就告诉我们“斤斤”明察秋毫、心内了然是好事,但是过分计较就容易跟别人起冲突。中国汉字所蕴含的智慧与情志在《尔雅》训释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值得细细品鉴。第二大类属人文关系类:《释亲》,从这篇开始训释的词语几乎全是名词词性,释亲主要针对宗族、母族、妻族、姻亲四类亲属关系的称谓展开训释,如训释宗族记载“父为考,母为妣”,训释母族记载“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训释妻族记载“妻之姊妹同出为姨,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训释姻亲关系记载“女子子之夫为婿”。第三大类属建筑、器物类,《释宫》训释房子、建筑;《释器》训释人类制作的器皿工具,比如通过辨析制作材料的不同,训释“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释乐》训释乐器,这些都是人类制造的东西。第四大类属天文地理类,《释天》《释地》《释山》《释丘》《释水》,如“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注浍曰渎”,释义了水流的不同形式及其称谓,此外还有对“天地山丘”自然地理常识的观察认知。第五大类属植物动物类,《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按照事物性质分门别类地记载了大量动植物知识,是古人对“草木虫鱼鸟兽畜”等自然万物的观察总结,构成了一份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博物文库”。

  “博物不惑”

  《汉书·艺文志》称:“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尔雅》作为一部注解五经等古代文献典籍词语的辞书,不像一般的经书那样是供阅读的,它主要是用当时的标准语训释了先秦古籍中许多易产生歧义的古词古义、方言俗语、难僻词语等,因此成为儒生阅读古籍,进行古代词汇研究,学经、通经的重要工具书。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写道:“持说经之家,多资《尔雅》以证古,故从其所重,列之经部。”既解释了《尔雅》列入经书的缘由,也证实了其在经史学家心中的古代经典文献地位。《尔雅》在南北朝时期被尊称“诗书之襟带”,宋朝时期被赞誉为“六籍之户牖,学术者要津”,到了清代,《尔雅》被尊崇为“训诂之渊海,五经之梯航”,强调了《尔雅》的规范性工具书性质。

  自汉代以来,《尔雅》备受推崇,古人甚至认为学习《尔雅》可以“博物不惑”。东汉光武帝在灵台饮宴百官,席间有人献上一只豹纹毛皮的花鼠,光武帝询问百官是何物,群臣皆不知,窦攸说是鼮鼠,问其依据,窦攸回答“见《尔雅》”,光武帝命人翻阅验证,果然如窦攸所言,当即赏绢百匹,令公卿子弟跟随窦攸学习《尔雅》。到了汉朝,《尔雅》已经与《论语》《孝经》并列,成为儿童完成识字蒙学之后的必学书目。

  《尔雅》是为训释经书所作,收集了大量的古代训诂资料,为我们研究先秦文献资料,阅读古代经典著作,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它的训解内容涉及先秦时期的文字和名物,因此在文学、文化学、语言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是研究古代词义和古代名词的重要参考资料。例如,春秋三传之《公羊传·襄公·五年》记载:“叔孙豹则曷为率而与之俱,盖舅出也”,关于这个“出”字意义不明,《释亲》训释为“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出”即现代汉语里外甥的意思,在当时,“外相如不书,此何以书?”鲁国之外的诸侯国之间相互往来原本应该是不记载的,这就解释通了叔孙豹带都国太子巫到访晋国的原因,原来他们之间是亲戚关系。

  “雅学之始”

  《尔雅》成书较早,且文字古朴晦涩,随着时间流逝记载不足,不少词义在汉代时几乎已经很少有人能懂。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理解《尔雅》,开始有学者为《尔雅》作训诂注解,如汉代刘歆、樊光、李巡及三国时期魏国孙炎等,但是这些作品多已亡佚。现存最早的《尔雅》注本是晋朝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编撰的《尔雅注疏》,他借鉴樊光、李巡等前人旧注,“缀集异闻,会粹旧说,考方国之语,采谣俗之志”,采集歌谣俗语,为《尔雅》重新作了注释。郭璞擅长采用举例论证的办法使原本晦涩难懂的古汉语被后人理解,例如,《释木》训释“遵,羊枣”。郭璞注:“实小而圆,紫黑色,今俗呼之为羊矢枣。《孟子》曰:曾晳嗜羊枣。”郭璞引用了《孟子·尽心上》记载的因父亲曾晳喜欢吃羊枣,曾参在父亲去世之后,睹物思人,食必思亲,而不忍吃羊枣的典故,令人印象深刻。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语言文字也随之不断发展,《尔雅》及其注解就像是在古语词义与现代文字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既是解释经典的钥匙,也成为我们今天研究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途径。郭璞的《尔雅注疏》,从唐代至今已经被认可为最好的注解版本,成为宋代及以后研究《尔雅》的重要底本。自汉文帝设置“《尔雅》博士”两千多年来,关于《尔雅》及其注疏考论的文字研究早已硕果迭出,规模皇皇,蔚为大观,形成一部体量丰富的语言文化宝库,构建起一个多维相济的研究体系,后人仿补《尔雅》的体例进行创作,如汉代扬雄《方言》、刘熙《释名》,三国魏张揖《广雅》,明代学者撰写的《骈雅》《别雅》等仿作先后问世,历代《尔雅》注疏类相关著作达94种之多,为中国辞书编纂体例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得研究《尔雅》之学逐渐成为一门学问,后世将研究这一相关的学科派别,称之为“尔雅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