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邮箱:bgs65807047@126.com   |  中招咨询   |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欢迎您!

传承 | 做教书育人的大先生

作者: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日期:2023-07-05 阅读:992

于漪,“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制图:王婵)

  日前,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的校长、老师们齐聚首届“中国基础教育卓越原创案例”颁奖典礼现场,讨论基础教育卓越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94岁高龄的“人民教育家”于漪专门写来长信,她直言“真正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好的发展,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服务社会、服务国家,而不是淘汰式的教育”。于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无愧为教书育人的“大先生”。

  “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是于漪教育生涯的原动力。生于1929年的于漪,早年饱受艰辛。国家被侵略、遭灾难,童年快乐美好的生活被炮火打得烟消云散。生活是信仰的重要源泉。在连天炮火、辗转求学中,母校江苏省镇江中学的校训“一切为民族”镌刻在她心中。爱党爱国,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早已成为她的精神基因。“我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在于漪看来,办教育要站在时代、战略、与基础教育发达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上。她一生致力的,就是把学校办学使命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起来。

  在于漪看来,教师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之间的中介和桥梁。而处世道德、人生情操,须建基于文化自觉之上。作为语文特级教师的于漪发现,“对自己的母语不热爱,很难有浓烈的民族情、爱国情”,而“一个中国人,特别是求学的学生,对自己的母语应该有一种血肉亲情”。在广泛深入学习研究国内外有关母语方面的文献后,她提出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国符号体系,而且是该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于漪将对民族文化的血肉亲情,转化成“为中华民族而教”的高度自觉的教育信仰。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潭水。过了“而立之年”,于漪才改行教语文。“b、p、m、f不认识,汉语语法没学过”,于漪告诫自己,无论如何不能误人子弟。于是每天晚上9点以前工作,9点以后学习,两三年下来,她把中学语文教师该具备的语法、修辞、逻辑知识,该具备的文、史、哲知识,该了解的中外名家名著过了一遍。学养不深、根底不厚,教不了学生;能力不强、方法不当,教不好学生。于漪立下规矩,不抄教学参考书,不吃别人嚼过的馍,绝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为了让课堂臻于化境,于漪“以死求活”,她把上课的每句话都写下来,先修改,背下来,再口语化……把每一节课都当成一件艺术品,去精心琢磨。1977年《海燕》电视直播教学引得上海万人空巷。人们评价:这哪是在上课,分明是于漪用生命在歌唱。

  知心才能教心,是于漪的名言之一。于漪与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学生长期相处,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没有选择性。面对一名屡次逃学、偷窃、打群架的学生,于漪把他接到家里,同去学校同回家。以心换心,以情激情,以理疏导,经过多次“拉锯战”,这名学生逐步安静下来,走上正道。于漪多次将极差、极乱的班级带成先进集体,在她看来,“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坏习气不是胎里带出来的,我做教师的责任是帮助他们洗刷污垢,要像对其他同学一样满腔热情满腔爱。”

  于漪几乎获得了党和政府所能给予人民教师的所有荣誉,但她从没有为名利所羁绊、因掌声而止步。她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是共产党员’‘这是组织交给的任务’,这两句话,给了我无穷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