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邮箱:bgs65807047@126.com   |  中招咨询   |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欢迎您!

爱廉说 | 人不率则不从 身不先则不信

作者: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日期:2023-03-03 阅读:638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历史和现实也都反复证明,从政者有德行,社会才会风清气正,人民才会幸福安康,国家才会兴旺发达。作为传统道德规范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传承发展而来,每一种德目都有着不同的层次境界,蕴含着深远的智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这些德目既传承中华文明血脉,又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高标准和内涵,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深入体会、继承其中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道德认知,强化道德自律,真正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群书治要·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说到孝,最基本的就是孝敬父母。那怎么对父母行孝呢?一般来说,就是要赡养父母,体恤父母,从物质、情感和人格上给予父母关爱、慰藉和尊重。在中国人眼里,父母含辛茹苦地抚养儿女,儿女长大后自然要赡养、孝敬父母,这是人的天性。试问,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对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能孝顺体恤,那对于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民群众又怎么可能全心全意地付出呢?

  但孝顺父母,并不意味着盲目顺从。《群书治要·春秋左氏传》曰:“子孝而箴。”子女不仅要孝敬双亲,还应该对父母长辈的不足提出规劝,这才是真正的孝。领导干部更要注意这一点。从现实来看,很多违法犯罪分子在腐蚀拉拢领导干部的时候,常常把目标瞄准领导干部的家庭,从他们的父母家人身上打开缺口。一些贪污受贿很可能就开始于父母的一个嘱托、命令或是虚荣心。因此,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多留意家中之事,当父母犯错或是提出不适当的要求时,一定要委婉劝说,让他们意识到错误并进行改正。

  除此之外,孝还有更高的境界。那便是把爱父母的心推而广之,孝顺天下所有的父母,然后再进一步,用这颗仁爱之心去爱所有人。在中国,如果儿女能够做到这样,父母会认为这是十分光荣、很值得欣慰的事,因为他们培养出了一位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正如《群书治要·孝经》所言:“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敬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更高层次的大孝还在后面,那就是积极进取、发奋成才,为父母争光,为国家、民族、人民做贡献。

  中国有句俗话叫作“贪官无孝子”。贪官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德行败坏,这样实际上只会让父母蒙羞,可谓是大不孝之人。身为领导干部,在孝顺父母的基础上,忠于职守、服务人民,这才是真正的大孝。

  悌

  悌,就是兄弟姐妹互相友爱。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血缘关系,认为兄弟姐妹骨肉一体,血浓于水。在圣贤书及宗族家训中,往往都会有“兄友弟恭”这一条,教育人们要与兄弟姐妹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这样才能家庭和睦,家业兴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的家庭关系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十分重要。身为领导干部,更应当有正确的家庭观,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群书治要·论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广大党员干部能够修持孝悌之德,并用自身的德行去影响他人,那么不仅可以收获家庭的温暖,同时也是以身作则,可以引领众人重视家庭伦理、塑造良好家风,整个社会自然可以达到和谐安定的状态。

  同时,兄弟姐妹之间的亲爱包容也不是无原则的宠溺,而是要公私分明,严守规矩。尤其是领导干部,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家庭成员,绝对不能出现“兄弟齐上阵,全家同贪腐”的情况。

  中国古人讲悌德,并不只是友爱兄弟,而是将悌作为起点来培养爱和敬的情感。这种爱与敬并不止步于家庭,而是进一步推广开来,把身边的朋友、同学、同事都作为兄弟姐妹来关心。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建立起这种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把群众当亲人,用对待兄弟姐妹的心去为群众解决问题、谋福利,那么就能切切实实在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摆正位置,做到真正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忠

  忠,是指竭诚尽责,至公无私。宋代大儒朱熹说“尽己之谓忠”,认为竭诚尽责就是“忠”。可见,忠德并不是高居云端,而是体现在尽职尽责的担当上。比如在家庭中,尽心尽力地承担起作为父母、儿女、兄弟姐妹的责任,对伴侣忠贞不贰;与人交往时,为人正直,忠于道德;对待工作,尽心竭力,忠于职责;身为公民,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可见,忠的内涵非常丰富,贯穿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领导干部而言,忠更是一种贯穿私德和公德的道德规范。

  除此之外,在古人的诠释中,忠还是“德之正也”,也就是公正无偏,简单地说就是一心为公,没有私心。这也就是先秦儒家所强调的“公忠”,核心精神在于尽忠为公,落脚点在于利群。先秦儒家强调“公忠”,反对“私忠”,公与私相对,表明的是忠的对象问题,即这种竭诚竭力,不是为了个人,也不是服务于某个利益集团,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整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对于这样的忠德,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也非常重视。我们讲为人民服务,就是指做任何事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领导干部忠于职责,忠于操守,就是要对国家、对人民怀有至公无私的忠诚,葆有大公无私的品格,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尽心竭力为人民的事情奋斗奉献。《群书治要·春秋左氏传》对此也有类似的表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 知道了就没有不去做的, 这就叫忠。而对国家有利之事,即使困难再多,也要全力以赴。

  信

  信,就是真诚无欺,恪守信用。在《群书治要·后汉书》中记载了郭伋守信的故事。郭伋是汉代一位官员,为人诚信,很受百姓爱戴。有一次他出去巡行到了西河美稷,有数百个幼童自发地到路边来迎接他。巡行完毕,孩子们又把郭伋送到了城外,并问他什么时候回来,郭伋计算了一下,把归期告诉他们。但是郭伋回来时比约定的日期早了一天,他怕失信于孩子们,就在野外的亭站住下来,等到了说定的时间才进城。见到郭伋对孩子都如此讲信用,百姓们愈发信任他。郭伋治理的地方也更加安定和谐,颇受时人称赞。

  信不仅对于个人很重要,对于国家也一样重要。古话说:“信,国之宝也。”诚信,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如果国家失去信用,就会人心背离,国不成国。数千年的历史经验一再证明了这个真理:取信于民是为政之要。

  那么政府公信力该如何建立呢?领导干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领导干部要深入改进作风,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

  中国有句古话:“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如果自身不能作出表率,就不会使别人信服。要想让百姓信任,政府自身要先做到讲信守诺,用真诚的心对待工作、对待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立规矩开始,从反“四风”切入,拉开全面从严治党序幕,产生了徙木立信的巨大效应。我们党以作风建设的显著成效取信于民,党员干部们带头冲在前、干在先,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人民信赖和支持,凝聚起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