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校本教研 提升教育品质——郑州47中被评为“校本课程研究基地”
郑州市第十三届校本教研工作推进会在郑州47中拉开序幕
郑州47中校长叶小耀出席开幕式
郑州47中副校长栗红涛分享学校智慧课堂探索经验
12月21日上午,郑州市第十三届校本教研工作推进会在郑州47中拉开序幕,全国教育知名教授及郑州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等教育专家、部分中小学校校长、中层领导干部及部分骨干教师代表一千余人参加会议研讨。
开幕仪式上,第十三届郑州市校本教研工作研究成果颁奖环节中,郑州47中被评为“校本课程研究基地”,这是继“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美育示范校”、“创客示范校”后获得的又一项殊荣,这是对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学校基于“四园建设”美好愿景工作的鼓舞,既是荣誉,更是责任。
郑州47中自建校以来,通过“明确指导思想,科学合理定位;组建开发团队,提供组织保障;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课程建设;做好统筹预算,提供物质保障;加强师资队伍,提供智力保障。”五步策略方针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稳步进行。
目前,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与校本课程开发并驾齐驱,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同步推进,初高中开设校本课程共计100多门。丰富的课程资源,多元的课程形式,不断丰富办学内涵,彰显办学特色。以课程作为载体,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为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和育人目标的达成提供了保障。学校现已形成“宏志生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和体育艺术教育”三大办学特色,一个“开放、多元、大气、包容”的郑州47中在中原大地逐步崛起。
据悉,本届校本教研工作推进会,以“评价的魅力”为主题,除主会场的报告会外,分设五个论坛,总结、梳理、提炼郑州市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果,通过交流、研讨,推广经验,促进基于学校的行动研究,提升校本教研的品质。
而在开幕式后的经验分享环节,郑州47中副校长栗红涛代表学校面向全体与会成员作“《数据驱动教学评价 智能助推质量提升》——基于大数据的智慧课堂探索之路”汇报,分享学校发展经验。
自李陶然局长提出把教育信息化工程作为“做有未来的教育”17项工程之一,郑州47中作为“全国智慧校园建设实验学校”,开始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道路,在摸索中前进,在困难中成长。郑州47中在叶小耀校长的带领下,把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新的着力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抓手,以教学评价为着力点,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评价体系,破解传统课堂中“教”与“学”的难题。
在探索中,以周测为切入点,以各类测试普遍使用为推广点,以智能作业为常态化应用点,以智慧课堂实验班为示范点,逐步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智慧课堂讲评课教学基本流程。通过教学过程数据化、教学资源标签化,实现了教学内容精准化、自主学习个性化,高效管理精细化,真正做到为教学与管理减负增效。
对学生而言,能够实现及时自我诊断、做到精准分析,针对补偿训练,满足个性需求。对教师来说,能够搭建合作平台,资源共建共享,“大数据”成为教师专业能力再提升的有力支撑点。2016年以来杨梦茹等四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数据驱动教学评价,在全省乃至全国优质课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有力地促进合作型、创新型教师团队的发展。对家长来说,智慧课堂模式帮助家长精准了解学情,便于家校沟通,适时正确干预,帮助学生扬长补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在人工智能来临的新时代,在信息化教学再升级、再出发的道路上,求真务实的47中人将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切问近思,自能发展”的办学理念,“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打造美好“四园”学校,致力于做有未来的教育,借力人工智能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培育栋梁之才。